《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接长手臂 扎根基层 提升科协服务力 ”
1月4日,江苏省委改革办与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联合策划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接长手臂 扎根基层 提升科协服务力 ”!
连云港东海县一所小学的校长,
作为基层科协“四长”,
在学校引入优质科教资源,
开出一套叫“玩科学”的有趣课程,
老师带着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东海县,中小学校长被广泛吸纳进入基层科协组织,已有4名校长兼任县科协副主席,55名小学校长进入乡镇科协,185名小学校长进入村社区科协组织。
科协,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未来,如何继续提升基层科协的覆盖力?怎样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接长手臂 扎根基层 提升科协服务力”,《黄金时间》邀请到:
孙春雷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朱军 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赵华 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
李宝芹 东海县副县长、二级调研员
昌文梅 宝应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扫码看视频,了解详情!
以及特约评论员杨向阳、马海韵共同进行解读!
科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孙春雷:江苏省科协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省科协的职责定位是“四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因此,联系服务在苏院士,是我们的职责所在。2018年,省科协成立了省科协人才(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展示在苏和江苏籍院士的科技成就,为院士的学术交流、会议会客等活动提供服务。省科协作为江苏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一贯重视对科技场馆建设运维保障以及科技场馆的公益科普服务,通过积极争取经费、资源,支持科协系统所属的科技、科普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提供科学教育、科普讲座、科普巡展、科普活动等公益服务。
基层科协有“四缺”
“4+1”建设接长手臂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孙春雷:党中央对科协工作提出“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通过一代代科协人的努力,目前江苏的科协组织,不仅是省、市、区县建立了,而且在乡镇(街道)、村(社区)都建有科协组织。在基层科协组织中存在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这“四缺”难题。为了破解难题,有效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四+一”试点工作。
“四”是指吸纳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人和科技型企业家四类人群(以下简称“四长”)进入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协组织任职、兼职、挂职发挥作用。
“一”是指加强上级科协对下级科协的指导,支持引导以“四长”为代表的基层一线科技者在县乡镇科协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
广泛吸纳中小学校长进入基层科协组织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东海县副县长、二级调研员 李宝芹:2018年东海县启动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4+1”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根据省市科协安排部署,我们通过各方举贤荐能,调整基层科协领导机构。目前在县级层面,校长作为兼职副主席共有4名,乡镇一级,校长共有55名,村(社)小学校长进入科协组织达到185名。我们广泛吸纳优秀校长进入科协组织,一方面是把上级科协资源引入基层,发挥县级科协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作用。另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团结引领教育系统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举办各种适合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此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也正是在我们这些优秀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县相继成立了科技特色学校九校联盟、青少年科技教育学会,组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训讲师团,建成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辅导员,常年奋战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线,近几年共组织中小学近7万师生参加全国和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300多名青少年获省级以上奖励。历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省县一级名列前茅,特别是小学组获奖总量占到全省的近四分之一。
吸纳医院院长进科协 开展健康科普服务
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 赵华: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身体健康是现在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充分发挥卫生系统科技工作者作用,是我们“四+一”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吸纳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无锡市第二中医院、区医学会等一批医疗卫生系统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团体,进入我们科协组织,建立医院院长牵头、医技人员广泛参与的医疗队伍,每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举办健康讲堂、专业咨询、健康义诊等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足不出社区,就能了解他们非常关心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的健康意识。我们还建立了滨湖区科普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知识分享。
科创+科普
让高精尖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 赵华:无锡滨湖区有一个鲜明的特质就是科创,无锡90%的科研院所在滨湖区。我们吸纳了“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神威太湖之光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研发部长甘霖等一批来自滨湖科研院所、教育系统、农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工作者进入科协组织,建立了具体我们滨湖区特色“四长”队伍。我们整合辖区资源,优化配置,搭建“科普公益课堂”“科普+”“科普特色游”三大服务平台,“四长”们依托“三大平台”,面向基层群众提供特色公益服务。
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织密基层科协组织网
宝应县科协副主席昌文梅:宝应县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健全基层科协组织,不断的织密织好组织网络。第一个方面是纵向到底,健全镇村组织。2018年县委办印发了4+1试点实施方案。各镇党委也及时部署指导镇科协共完成吸纳60名四长兼任正科协副主席。各镇健全村级科协组织,吸纳村、社区、卫生室主任、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等1327人。第二个方面是外向延伸,拓展组织网络,我们探索建立了4+N工作模式,协助四长吸纳本镇本领域的骨干分别建立工作团队,包括医卫科技组、教育科技组、农业科技组和工业科技组。13个镇各科技小组共1381人。第三个方面是齐头并进,优化行业组织。我县有15家县级学协会,有13家农技协。2015年成立了县农技协联合会,团体加个人会员大约在3000多人,我们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来引导各类组织提升能力和发挥作用。
小微企业看过来!
科协加大帮扶力度 助力科技创新
南京市科协主席 朱军:科协组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搭平台、举人才和聚资源。搭平台方面,南京市科协每年举办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小微企业可以报名参加比赛,获奖项目将有机会获得科技投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服务以及政策解读辅导等机会。举人才方面,科协组织每年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企业创新达人选拔、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科协系统先进人物宣讲等活动,提高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荣誉感。在聚资源方面,南京市科协有丰富的人才、科技和组织资源。南京市科协目前有市级学会80多家,企事业、园区科协400多家,汇聚了6万多名科技专家。小微企业可以加入专业学会,与科技专家交流前沿信息,制定发展方向;也可以通过园区科协与产业链相关企业对接,找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服务。
2020年1月,南京巨鲨医疗集团成立企业科协,110名会员均为公司科技人员。企业科协不仅方便了大家的交流,还承担了科普教育工作。该企业的科技展厅是江苏唯一一家医疗方面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千名。
共建共享
产业联盟科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南京市科协主席 朱军:2020年,市科协推动成立了南京栖霞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联盟科协,联盟科协主席单位设在产业链龙头企业,目前拥有87家会员单位,包括60多家企业、4家实验室、3家高校、16家医院、4家养老机构。联盟科协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通道,面向会员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技术转移、产业政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咨询服务工作,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共同参与,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化企业科研攻关,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今后,将根据南京产业链发展需要,建立更多的产业科协联合体,更好地服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激活基层科协
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特约评论员 马海韵:“四长制”是基层科协在上级科协的指导下进行的骨干队伍建设,第一,这是一个很必要的设置,基层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基层治理在政府的关注对象中应该被不断地提升重要程度。另外一个概念是骨干,我们知道骨干是骨骼的主干,“四长制”以骨干的形式链接了基层科协和基层社会,既激活了基层科协,也辐射了基层社会,让每一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第二,这是一个很科学的设置。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民之所望正是我们的施政所向,那么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有学上,健康有保障,务农有进账,创业有希望,这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所以这是一个符合供需匹配原则的非常科学的设置。第三,这是一个很温暖的设置,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以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中的骨干常驻家中,所以这是对科技工作者科技热情、科技投入、科技能力以及科技作为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四长”深入基层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特约评论员 杨向阳:对于基层科协“4+1”建设,我的观点是,第一,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强科协组织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允许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鼓励和支持“四长”借助依托单位与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平台、载体等,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增强服务深度。第二,加强典型示范宣传,让“四长”更加深入全面地与基层群众融合发展,在融合中释放服务基层群众的潜力;通过增强与基层群众的互动,将“四长”专业优势与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更加有效地对接,进一步提升“四长”工作效能,提高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江苏公共·新闻频道《黄金时间》)
来源:江苏新闻